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常工作有哪些可以被优化的?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经常在微信群和公众号后台看到有朋友提问各种各样在我看来对工作影响不大的问题,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能够把精力回归到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收益的事儿上,会不会效率更高一些。
然后我就看到了一本书,萨希尔的【小而美】——持续盈利的经营法则。可能很多朋友对他不太了解,萨希尔是Pinterest的二号员工,他在2012年创立了一个叫做Gumroad的新公司,但是三年后,增长达不到预期,他裁掉了75%的员工,只剩下5位核心员工,一年后,公司只剩下萨希尔一个人。
按照我们的理解,都一个人了,还算个什么公司,还不如直接宣布公司解散了,实际上Gumroad不仅起死回生,而且实现了超线性增长。很多人很好奇,为啥别人可以涅槃重生,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一连串的失败。核心原因是,大多数人习惯了在问题之上堆叠问题,尤其是习惯了靠数量解决质量的事儿。
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当你的产品的销售没有预期那么乐观时你会做什么?很多朋友可能第一个动作就是想办法去搞搞促销,加大广告投入,甚至是刷下单。但是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其实这些动作未必之前就完全没有做过,并且这些动作大概率是不能让我们健康的实现指数级的增长的。这又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想要飞跃式增长,有没有决胜法则呢?答案是有的,但是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样。
我之前曾经推荐过两本书:增长黑客和增长黑客实战。如果你认真读了并且去尝试了,你会发现真正的增长秘诀其实总结起来就四个字:不断迭代。
这张图最近不断的出现在我的文章中,但是我想要说的是,这并不是最终级的形式,这就如同你想要去到一个未曾去过的地方,地图软件会为你规划出几条不同的路线,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做出最优原则。创业其实也一样,有很多卖家一开始做路径规划时把产品如何运营推广列了满满几张PPT,实际运营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有些关注点可能完全是错的。
这里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我曾经看一个规模很大的公司转型做跨境电商,他们的负责人给我看了他们的规划,连账号怎么注册,审核怎么过,如何注册商标,如何注册专利都列的一清二楚,我立刻给泼了盆凉水,因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专门倒腾卖家账号,商标,专利的服务商,而是为了能够快速的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即使你把注册环节研究的再通透,都对我们的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团队组织中,最忌讳的就是出现这种看似认真负责,实际毫无成果的工作流程,这就如同明明你每天早上可以花10块钱买个煎饼豆浆就可以满足营养,一些偏执养生的朋友则会花上几个小时自己准备早餐,有意义吗,或许有,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为了高效工作,这种看似“有意义”的事儿却带不来任何实际的价值。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可选项,而想要快速成长必须学会快速追求最优解。
对这个理解最深的应该是程序员这个职业了,因为大多数的程序员在工作的时候都会面临要从自己造车轮开始还是直接复制那些优秀的开源代码进行优化开始,我曾经在内部主张做原生应用,就是一行一行敲代码,最后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应用”,结果就是原本三个月的规划,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写出来还不如市面上的开源程序,还要承担团队庞大的开支,最终开发还没有彻底完成,我们先直接解散了。
其实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这儿重复过很多次,比如过于偏执的追求产品的极致体验导致产品的开发周期不断被拉长,等到产品真正上线后早已失去了竞争力,并且更让人崩溃的是,按照自己理想开发的产品,仍然被用户诟病。所以这几年我经常在内部强调要学会一边开飞机一边修飞机,而不是等所有问题解决了再继续前进。
我们一开始做品牌内容运营的时候经常被用户吐槽,早期的视频剪辑都是我一个人在做,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我开始学习如何优化视频中的某一个点,比如视频防抖,比如视频降噪,比如字幕添加,再比如视频封面,确实前边的内容质量不高,但是随着不断的出内容,不断优化,后边的质量肉眼可见的在提升。同样的,我在闲暇时会拍一些关于跨境电商运营的视频,也被一些小伙伴吐槽表情不自然,但是随着做的越多,经验累计的越多,视频的质量在提升,观看的人数在增加。
有人好奇为什么我写文章,发视频,搞直播,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如果你足够细心,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早期的跨境电商主要是靠文案,靠标题靠描述,而我写文章同样也要考虑聊什么样的话题是大家关注的,讲什么样的内容是大家感兴趣的,后来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开始从图文转向视频,同样也要考虑如何做选题,如何讲内容,如何引流的问题,我自己真正做了视频,研究了数据才意识到我们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知道产品的视频应该怎么呈现才有效,有人把这称为自媒体,但是想要做好自媒体不同样也要会定位,方向确认,选品,运营,推广这套逻辑吗?
大家一提到品牌,一提到营销推广都很抗拒,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可能你会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优秀,有了这些你才会发现原来客户并不关注你。如果作为一个品牌,没有人关注你,没有人认可你,你的产品只能去拼价格,拼广告跟别人做低效竞争了。
这么一看你会发现,我并不是什么都做,而是围绕着自己的主营业务去拓展能力和视野,同样的,我也建议每一位朋友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偷偷地跟大家说个数据:有超过80%的小伙伴都是通过文章中的关注按钮过来的,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最好的引流其实是来自内容而非强制推荐,所以我很少求人转发之类的,我们在做营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守好一个方向,另一方面要持续的给别人带来价值,硬广有的时候未必有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