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爆料专业户

发布于 2023年2月27日

2022年底,防控刚刚放开时期,“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的官媒热报,依然留迹于网络。希望中国企业能大发展,加之“制造大国”,“市场在资源配中起决定作用”,“全球化的供应链离不开中国”,很多国民自然信以为真。提振中国企业的信心是正确的,然而,实际收效是甚微的。

一、业内人士说收效基微

1、浙江一位外贸资深的女士说

其实我们外贸行业的人深深知道,对于大客户来讲,不是你去见一次面,就可以把订单拿回来的。这样做可能是一点助力,但是要立竿见影,真不可能。因为你要知道,拿这种大客户的产品订单,经历的时间会比较长,有些需要一年甚至二年时间拉锯,不会是你过去见个面就可以抢到订单的,这没可能。

现在很多订单被波兰抢走了,他们现在也在开工厂,抢走了我们很大的份额。还有克罗地亚,这两个欧洲国家都在给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等这些国家慢慢供货因为中国去年飞升的海运成本对大家的影响很大,另外这口罩三年确实逼迫他们已经成长起来了。如果他们体量很大而成功了,我们就真的岌岌可危了。他们的交货期是1~3天,我们绝对无法做到,且我们的运费比我们的货值还要高,这个市场要把我们淘汰了。

2、 上海的一位男老板说

外贸企业老板们往国外跑,是因为现在整个外贸形势不好,一是海外的订单急剧下降,现在非常稀少;二是外资来中国投资减弱。这两剪刀下去,整个外贸态势确实不太好。中国和欧洲贸易持续下降,从目前这种态势来看,未来企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原本十个厂家,每个厂家针对十五个采购商,今后会出现十个厂家,面对五个甚至三个采购商。这样的话,前后产业链就会完全不匹配,那就意味着国内很多工厂会倒闭。

因此,面对口罩外交,防疫政策,成本增加,效率也不再高,欧洲国家的投资者,也需要重新配置供应链,或者返回欧洲,或者向可替代,生产成本低的地区和国家转移。例如,欧盟在东南亚的投资2019年为61亿欧元,2021年为265亿美元,增长强劲。戴尔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 50% 的产能移出中国大陆。苹果计划将 30% 的产能迁往印度。中国的小米,在印度也有制造工厂。

二、经济数据说收效甚微

2022年,中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31万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3.5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0%,进口总额为2.7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贸易顺差8776.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扩大2016.8亿美元,增长29.8%。但是,进入下半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出国抢单打脸的思考


结果是中国2023年春季外贸订单总体,可能下降40%,其中传统产品,可能下降50%以上。

三、中国M2增速和汇率波动

2022年底,中国的M2是266.43万亿元,一年增加了28万亿元,同比增加11.8%。疫情三年,国内的M2一共增加了68万亿元,平均到每个中国人身上是48571元。很显然这样的M2增速并不是我们的极限,截止到今年1月份,中国的M2达到了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单月增加了7.38万亿元,远远超过了过去三年平均每个月的增加量,按照这个速度发展,2023年M2突破300万亿元是非常确定的事情。外贸企业签订单,本该盈利的合同,因为汇率巨幅波动可能导致大幅亏损。外贸企业需要稳定性。

四、世界上下游产业链和区域国家的经济结构,已经稍然变革。

1、美国经济正发生结构性质的变化。


“回流倡议”的统计,制造业回流美国已经连续第3年呈上升趋势,创造了回流工作的新纪录:2021年国内必需品供应制造商回流和外国直接投资FDI,带来了约26万个就业机会。2010年迄今总共约有160万个工作机会回流美国。

在21世纪20年代剩余的时间里,恢复关键制造业增长和竞争力将使美国的GDP增长15%以上,在关键制造业领域,未来5年全球贸易额可能高达4.6万亿美元。

强劲的制造业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就业和晋升机会,制造业是全美约500个县的主要经济引擎和主要雇主。在大多数情况下,制造业员工不需要本科学位,他们的收入是从事同等服务业工作人员的两倍。重振制造业将增加多达150万个工作岗位,这将有助于重整美国劳动力市场并稳固中产阶层。

就业形势继续保持向好趋势。虽然工资和物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但就业市场全年表现出较强韧性。2022年迄今,雇主每月增加的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失业率维持在4%以下。2022年12月份美国失业率从11月的3.7%进一步降至3.5%,为50年来的最低水平。

1954年~疫情前期,美国全要素生产率是持续上升的。


出国抢单打脸的思考


美国自动化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美国工作场所机器人订单,同比集中40%,而2021年仅为21%。机器人和人工智能AI时代,“复兴”已经成为美国制定制造业回流的必要基础,将进一步影响全球制造业的未来格局。

2、虽然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根基,但是,金融业也在巨额增值。

到2022年11月,美国CPI同比涨幅降至7.1%,12月又降至6.5%。通胀回落趋势基本确定。

私人资本对美国有价证券的持有量在上升。9月份所有海外的美国长期、短期证券和银行流水的净收入总额为309亿美元,其中海外私人资本净流入为485亿美元。同时,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长期证券增加了938亿美元。

2022年一季度美国非金融企业的税后利润占总增加值。(GVA)比重为14%,二季度进一步升至15.5%,创1950年以来的最高值。

3、为什么投资企业能看好印度?

①印度拥有十分显著的地理区位优势

印度位于印度半岛,南部直接插入印度洋,海路可以极其方便地连通地中海、东非、波斯湾和东南亚。中国和日本如果需要沟通欧洲,也需要经由印度家门口的海域。而陆上,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构成部分。

② 印度的面积和人口优势

印度虽然仅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相比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第四大经济体德国而言,印度已经足够巨大,可以容纳多得多的产业进驻开工。印度的人口曲线预计还将保持上升态势,直到2060年左右才会达到17亿的峰值,这就意味着印度还有几十年的人口红利时间。

③印度经济体制和语言的优势

印度是老牌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经济体制历史属于欧美资本主义体系。英语系国家最常用的外语,普通印度人的英语能力比较好。这些对于印度与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进行对接、交流更加便利。

4、为什么投资企业能看好越南?

①、越南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

越南的制造业腾飞始于2019年,当时越南大力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并致力于吸引外资企业进驻设厂,尤其是半导体企业,如今越南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一,都是由半导体业所贡献的。越南2022年的表现十分不错,GDP增速高达8.02%,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全年出口额达到3718.5亿美元,增长10.6%;制造业增长8.6%,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②、越南的地理和自由贸易政策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越南在中国南边,东临是南海,对外贸易主要依赖海上交流,由于更加偏南,加之国土狭长,不需要依赖太多陆上运输,海港条件好,越南的原材料进口物流成本要低于中国和印度,所以在越南设厂的直接成本是最低的,如果投资者想要获得中短期报酬,投资越南确实是最实惠的选择。同时越南也积极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目前已经是超过15个贸易协定的成员国,正在不断提升自身出口优势。

因此,除了欧盟,东南亚、南亚印度、中拉美墨西哥等的制造业市场方兴未艾。原有的成熟制造业大市场被逐渐分割。例如,2022年3月以来,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同比增长超过40%,越南超过30%,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都超过20%。

五、结论反思

1、世界的产业链已经在变革的路上。吹牛,既害国,又愚民。

不应当过于轻信“世界工厂”神话,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并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三高一低”的世界经济趋势未改变。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中国的生产链和供应链,整体处于中端爬升阶段,不仅没有根本的改观,而且,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付出代价,困难重重。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不会变。

3、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低,基尼系数高,整体消费水平低,长期不会改变。

从特区发展外向性经济,到资源自由粗放经营,再到供求端发力,高质量发展,权力资本化,丰富资源资本化,最廉价劳动力资源,已经耗尽,血刃的改革红利已经分割完毕。例如,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约43%,处于世界下游;长期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导;重效益,轻公平;资本高负债杠杆率;房地产泡沫;金融资本变态收割;“新四座大山”压力山大……

4、长期以来,“挂羊头卖狗肉”欺骗了许多善良的国民。有的挨了现实痛击后,才漫漫觉醒。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国民也应当支持。但是,资本是以增值为生命的,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性,没有变。作为平民百姓,已经被割了韭菜,被人卖了,就不要再帮人数钱了。

延伸阅读
评论